close

 

 

1.第一個病毒的資料 2.電腦病毒傳播目的

3.電腦病毒傳播方法 4.如何預防電腦病毒

 

 

 

 

 

第一個病毒的資料



 

1960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一些青年研究人員利用業餘時間玩一種他們自創的遊戲。

方法是由某人編制一段程式輸入到電腦中執行,並銷毀對方的程式。
這也可能就是電腦病毒的雛形。

 

1949年,一份關於計算機病毒理論(病毒一詞並未使用在當時)的學術工作由約翰·馮·諾伊曼完成。
他以"Theory and Organization of Complicated Automata"為題在伊利諾伊大學演講,稍後改以"Theory of self-reproducing automata"為題出版。

 

1972年,Veith Risak根據馮·紐曼在自我複製上的工作為基礎發表"Self-reproducing automata with minimal information exchange"一文。

該文描述一個以西門子4004/35計算機系統為目標,用組合語言編寫,具有完整功能的計算機病毒。

 

1980年,Jürgen Kraus於多特蒙德大學撰寫他的學位論文"Self-reproduction of programs"。

他在論文中假設計算機程式可以表現出如同病毒般的行為。

 

1983年,一位美國南加大的學生Fred Cohen在Unix系統寫了一支會讓系統當機的程式,以發表論文《電腦病毒實驗》證明其理論。

 

1987年,第一隻電腦病毒(C-BRAIN)的病毒程式由一對巴基斯坦兄弟於所寫

 

1998年,第一隻透過E-mail傳遞的Happy 99出現

 

而病毒一詞廣為人知是因科幻小說。


一部是1970年代中期David Gerrold的《When H.A.R.L.I.E. was One》,描述一個叫「病毒」的程式和與之對戰叫「抗體」的程式。


一部是1975年John Brunner的小說《ShakewaveRider》,描述一個叫「磁帶蠕蟲」在網路上刪除資料的程式。

 

 

 

 
 
 

電腦病毒傳播目的

 

 

電腦病毒為什麼會被這麼多人傳播呢?

他們的目的是甚麼?

 

部分傳播者心態是:

 

挑戰自己或別人。
為了表現自己的能力。

竊取重要資訊以此獲得利益。

想看看病毒會帶來甚麼後果。

看看是否有人能夠把病毒清除。

加密重要資料以此做為勒索籌碼。

惡作劇者或自以為有才能的製造者。
心懷不滿的報複者,為報復他人而惡意使他人電腦中毒。

軟體開發者為追蹤非法拷貝軟體的行為,故意在軟體中加入病毒,只要他人非法拷貝,便會帶上病毒。

 

 

 

電腦病毒傳播方法

 

 

電腦病毒會透過各式各樣的管道入侵你的電腦

例如:

 

USB

專家指出USB在設計上有「致命瑕疵」,恐讓使用者在不知不覺間被植入惡意軟體或病毒。

研究人員在拉斯維加斯的黑帽駭客大會直接示範了這個漏洞。

他們將一個USB插入一台的電腦,隨身碟卻讓電腦誤認為這是一組鍵盤。

不久這個「鍵盤」開始輸入指令,讓電腦從網路上下載了一個病毒軟體。

病毒可以潛藏於所有USB連接的裝置上,一接上電腦便能立即感染,且就算將裝置清空或格式化都無法抹除此病毒。

 

磁片、光碟

使用中毒的開機磁片開機(開機型),執行磁片或光碟裡的中毒檔案(檔案型),你的電腦便已感染了電腦病毒。
電腦系統已感染電腦病毒,在你存取磁片或是將中毒檔案燒錄到光碟內時,病毒趁機感染磁片及光碟,再以前面的方式傳染出去。

 

瀏覽網頁

駭客入侵到有安全漏洞的伺服器後,在原網頁加入一段HTML,其他使用者瀏覽此網頁,紅色標示的HTML就會自動下載惡意程式,植入使用者的電腦中。

 

下載檔案

當有毒之檔案上傳至檔案伺服器後,只要使用者下載此檔案,電腦就會被病毒感染,感染速度快且範圍廣。

 

電子信箱附檔

惡意程式會偽裝於Email附加檔案中一旦被執行,使用者的電腦便感染了電腦病毒。

 

 

 

 

如何預防電腦病毒

 

 
  • 安裝防毒軟體

  • 安裝防火牆

  • 電子郵件附檔點閱前確認來源

  • 不明或非法網頁不點閱

  • 廣告不亂按

  • 簡訊不亂收

  • 不使用外掛程式

  • 定期掃毒

  • 重要文件資料備份

  • 個人USB不要在公共電腦上使用

  • 手機、筆電、USB等物品加密

  • 作業系統定期更新

arrow
arrow

    暖風寒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